妍之有理 | 一个民族的养分_今日看点
大公报 2023-04-20 17:25:48

教孩子温书做功课,是一个家庭最常见的“战场”,朋友每次教儿子背书就心里暗骂:这些“之乎者也”都过时了,背来干啥?

我说:这是一个民族的养分。


(资料图)

“去中国化”其中一种手段,就是要否定中华文化的精髓:

“都什么世代了?已经没人讲古文?为什么还要逼孩子背古文?”

“古典诗词是美,欣赏不就好了,为什么要背诵?”

近年忽然有很多此类言论,说古诗古文是好,但学过就可以了,何必背诵?连一些教中文、唸中文专业的人,都如是说。

几千年来,很少有人质疑唐诗宋词元曲,留得下来传世的,都是经典,都是被去芜存菁的精华。然而这几十年,香港就不断有人问“为什么要学生背诵经典”,包括教育界。

英国人会不会质疑为什么读莎士比亚?法国人会不会抗拒读雨果?为什么只有香港人问:点解要读古文?

经典,是一个民族的文化,也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,举个例,散布在地球任何角落的中国人,一抬头望月,会吟起“月是故乡明”;一看到贫富悬殊,会痛斥“朱门酒肉臭”;一遇困境,就祈求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……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养分,背书的时候不察觉,用的时候方恨少。

这次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六天,第一日在九龙湾与地区人士及街坊饮完早茶,就吟起了刘邦的《大风歌》表达心情。

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”今日国际局势,就如同大风刮起,即使一粒沙一条草都无一幸免,没有人能在这战局中独善其身。在此大时代,我们要心繫家国,更要稳守四方。

这首只得三句的经典名作,是刘邦一统天下并平定各地叛乱势力后,回长安时途经故乡沛县,邀乡亲痛饮时高唱的《大风歌》。好多香港人没读过此诗,只从字面上看,又“猛士”又“威加海内”,大家都鬆毛鬆翼了。

读诗之用,在于意会,有些事情、有些感慨,唸一首诗词比说一句话更有感染力。

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《满江红》时,我相信绝大部分观众看到千军万马同诵“怒髮冲冠凭栏处……”那幕,定必热泪盈眶。这是一齣外国人看不懂的戏,因为没有中国历史的底蕴、没有《满江红》的背诵记忆,是不会明白那一幕感动在何处。

刘邦的《大风歌》说的不只是平乱后的威风,而是要告诉世人、警诫自己:打江山难,守江山更难。

警锺长鸣,不要沉醉在成功的乐土中,相信就是夏主任吟唱《大风歌》的最佳注脚。